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据悉讨论6.2亿美元的英国疫苗协议
既前瞻又务实的理论建设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,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优秀外交理论。在这些理论基础上,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架构。但是,外交事关国家利益,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应用性。因此,中国在外交理论建设方面特别重视近远兼顾和中外衔接,提出了“正确义利观”“结伴但不结盟”“新型大国关系”和“新安全观”等,这些务实可行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。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是切合实际的,经济增长的质量应是重中之重。
汪洋还来到嵩县伊龙易地扶贫搬迁社区,详细了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。他强调,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重大措施。要紧紧围绕脱贫目标,科学规划,精心组织,稳步推进。要严格控制搬迁住房建设面积和标准,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而增加负债。坚持住房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统筹考虑,确保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就业,做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。最近一段时间,高涨的猪价引发广泛关注。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4月7日表示,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,总体来看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,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。后期猪价维持高位应是今年的常态,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,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。东方钽业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前中色东方持有该公司约2.01亿元,占其总股本的45.8%。此次股份转让完成过户登记后,该公司的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,隆泰创投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,励振羽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。
4月1日,在距离营改增试点全覆盖任务的截止时间倒计时30天的日子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大大来到国家税务总局、财政部考察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准备工作情况。考察中,财政部税政司流转税处,这个只有7人的精干团队给总理留下深刻印象。 (记者 郭金超) 这是一间极为普通的办公室,不足30平米的空间密密地摆满7名工作人员的办公桌和文件柜。案头堆放的文件见证着该处繁忙的日常工作。 事实亦是如此。这个“小处室”在营改增改革中肩负着大任务。该处业务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两大税种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,包括负责拟定增值税、营业税和出口退税制度改革方案;负责提出增值税、营业税应税项目、税率调整和减免税的政策建议,等等。 可以说,从2012年1月1日起,中国开始营改增改革试点至今,这项改革每一阶段的进展都有该处深度参与。 “业态更复杂、社会关注度高,是增值税改革的难点,也是我们流转税处压力最大的一次改革。”提及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,该处相关负责人说。 从5月1日起,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、房地产业、金融业、生活服务业。据知,四大行业涉及纳税人超过1000万户,比前期试点的590多万户增加了近一倍,营业税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约80%。 而如何在制度设计上实现李大大提出的“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”,把“好事办好”,更考验制度设计者的智慧。 为此在方案设计中,他们对改革力度和节奏作了妥善安排,从税制要素安排、过渡性政策等方面作了统筹考虑。例如,针对建筑业,通过减除甲方采购材料价款、临时设施一次性抵扣等6项创新举措确保其税负“只减不增”。 “不错,这是你们苦思冥想出的办法!”了解相关举措后,李大大为他们的辛勤和智慧“点赞”,强调推动减税的目的就是既要为企业减负,又要增加就业岗位。 “这是我们在研究营改增过程中,制定的每日会商纪要”,当天,税政司有关负责人指着办公桌上一摞摞的文件向总理介绍。 记者注意到,该处每位工作人员的桌面几乎都被文件占满。据知,由于前两年,试点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,而且推进速度很快。该处工作人员几乎是每月轮换去各个试点地区蹲点调研和督导,查找案例,分析成效,每天形成一期试点情况简报。 不仅如此,在政策发布实施过程中,该处尤其注意做好舆论宣传和跟踪问效,以确保改革举措顺利落地。 “我们建起了几个微信群”,站在一块电子屏幕前,税政司有关负责人向李大大一一演示,试点政策印发后,他们如何通过这一新渠道及时介绍政策内容,回应热点,澄清误读,尽可能保证政策被正确理解和实施。 流转税处的7名工作人员则是承担这项任务的基本队伍并在核心业务上起到“把关”作用。 “反应一定要快,政府要及时回应舆论关切。今后出台政策,特别是敏感性的政策或者牵涉面比较大的政策就应有这样应对措施。”李大大充分肯定这一工作创新。 “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工匠精神,把事情办扎实,办精细。”“工匠精神的前提是拼搏精神。”考察当天,李大大在财政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如是强调。 “处内7人,4位男同志,3位女同志,平均年龄37岁,几乎个个都处在上有老、下有小的阶段,但为了推进营改增工作每天都需加班加点。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该处负责人说,为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,春节以来,处里工作人员没有休息过一天。 “我们处里有句戏言,男女都一样。3位女同志和男同志承担的活儿一样,不分轻重,干起活儿来一样风风火火。”这位负责人笑着说。 工匠精神还体现在精益求精。据知,该处草拟的营改增试点操作文件涉及近4万字的内容,前后改了不下百次,有时为了一个词的准确用法反复斟酌。 “有一次关于不征税项目的进项税是否要转出问题,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。”这位负责人说,因为大家对理论与实践、国内与国际经验有不同的理解、各自对税收问题往往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辩论,在思辨中才能寻找更准确的方案。 “现在营业税马上要取消了,这个处也将马上要改名了,改成增值税处。”在4月1日的考察中,税政司有关负责人向李大大提及该处自身将要发生的变化。 这时,一名工作人员请求总理与他们处室的同事合一张影,李大大欣然答应,与他们共同合影,留下一个见证营改增改革进程的珍贵瞬间。
责任编辑: 费玉清